English

联结古代哲学和现代物理

2000-04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刘 立 我有话说

何祚庥先生《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》(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,1999年)一书的主线,是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。该书从我国古代元气说谈起,一直讲到当代层子模型和复合粒子量子场论。那么,元气说是如何过渡到粒子物理的呢?答案在第五章“元气论和现代物理学研究”,它不仅是本书承先启后的环节,也是人类认识物质结构历程上承先启后的环节。何先生指出:“中国的元气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与现代物理学的场论相通,而且在历史的延续上,也是现代物理学场论的滥觞。”这是本书的最大创新之处,把元气说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。

元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“气”有两个主要特征,一个是“健顺动止”,一个是“浩然湛然”。健是主动性,顺是受动性;动是运动,止是静止,气是能运动也有静止的。浩然是广大,湛然是渊深,气是有广度有深度的,也就是说,气表现为长宽深等空间特征。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对元气说做过深入的研究,后来他的弟子程宜山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。

何祚庥等人研究指出,气是连续性的物质。张岱年先生对此评价说:“我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见,至少是一个能开拓思路的新观点。”何祚庥先生进一步探索了“元气论”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对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意义。

既然气是连续形态的物质,而连续形态的物质在近代科学中表现为“场”,于是,何先生作出“大胆的假说”,即“元气说是否直接影响到场的观点的形成?”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,何先生进行“小心的求证”。经过考证,何先生发现将元气说与场论沟通起来,“沟通人之一,是莱布尼兹。”

莱布尼兹对中国哲学较为熟悉,他读过《中国的圣人孔子》等传教士写的书,他本人撰写了《论中国哲学》。为了解决“可分”和“连续”的哲学争论,莱布尼兹吸取了“元气”的聚散、屈伸等观点,在此基础上提出了“流动的以太”、“单子”等概念。至此,莱布尼兹较科学地解决了“场”的定义问题,即“连续性介质”。

既然莱布尼兹被认为是近代科学中“场”这一观念的先驱者,那么,可以说:元气说真的影响到近代物理学“场”的观念的形成。我们还可以说:如果说现代科学中的原子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原子论,那么,中国古代哲学元气说则是现代物理学场论的滥觞。

开创性的研究不仅仅是得出令人眩目的结果,更重要的是以此踏出别有洞天的新路。《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》一书找到了元气说与近代科学中“场”概念之间的缺失环节。同时,这一工作也为探寻从元气说到“场”观念的形成之间的其他缺失环节留下了空间。

该书的出版无疑对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,增强民族自信心,培育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。另外,该书将深奥理论以通俗易懂且流畅中透出个性的表述,集学术性、普及性于一体,为读者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好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